短竿流ヘチ釣法---釣組及裝備
ヘチ釣法(黑吉釣法)的釣組相當簡單,釣組的構成就跟前打一樣,只是差別在於釣竿的部份,這二者都是釣竿穿母線再接子線及鉤子,並在子線上加上適當的咬鉛。 為什麼我說差別在於釣竿呢?? 等下會在釣竿的部分去說明!! 前言提到還有一種落入釣法,落入釣法釣組的要件是目印,現在前打竿、落入竿幾乎都只用長度在分,4.5米 內的幾乎定位在落入竿,超過的定位前打竿,以至於將前打釣組接上一條目印就是落入釣法的釣組了!! 同樣的,針對一些特殊的場所,用黑吉竿接一條超短目印也可以變換成落入釣法。 簡而言之,ヘチ釣組跟前打釣組是相同的構成,差別在於竿子,ヘチ釣組跟落入釣組的差別在於竿子以及目印。 下面會再將ヘチ釣組的用具詳細描述。
<落入及ヘチ釣組圖>



【釣竿】
ヘチ竿的特色共通的是「短」、「極先調子」、「大孔珠」,因應釣棚從水面到水底都能釣,出線的順暢度是它設計重點之一,直落堤基本操作法有其中一種是讓餌跟咬鉛拉捲線器出線,觀察線或竿先的狀態,所以竿子使用的是有別於U型環的圓導環,針對對應的釣線需求有一般白鐵導環或是SIC導環。 整枝竿子的導環配置的數量相當的多,像是GAMA的就有へちさぐり 三米竿就有20顆導環,越往竿先數量越多越密,如此多的珠子是為了減少風對線的的影響,也為了降低釣線沾黏竿壁的問題,越往竿先的珠子越多且密,因為整支竿子的調性關係,先端相對於竿身柔軟許多,珠子密可以減少釣線間的折角避免折斷竿先,再者,中魚的時候釣竿彎曲也是先調子情況(前端彎曲),珠子數量也就依然是越往前端越密集。
竿子的長度都不長,目前看到最長的進口竿是11尺,一般都在7~10尺,會這樣短,因為目標區叫就是沿著堤邊,也不需要是考慮搭配的目印長。
直落堤的操作多半是竿子拿跟水面幾乎垂直(跟岸壁平行)然後將餌延著堤壁放下去。 短竿方便提竿、放線放餌。 矮堤如要拋出去也是短的好操作,竿先離人比較近也比較好觀察信號。 ヘチ竿的調子、重心位置也有別於前打竿,當然更不是路亞竿、烏溜竿可比擬,別的竿子也可以用來釣ヘチ釣法,只是使用上便利性、樂趣會降低。
ヘチ竿漸縮比較大,短短的竿長,竿先0.6~ 0.8mm ,元徑20mm 以上,竿先本身的漸縮度也很大,這樣的設計產生的效應就是極先調子,整支竿子直挺挺的,竿尾感度佳,腰身相當硬,有些甚至有極硬竿的腰身硬度! 前打的竿先比較長,減縮度小,比較起來如果同樣是掛上一錢咬鉛,ヘチ竿竿先彎曲是在前端,前打竿竿先就會彎到竿先中段。 極先調子的設計主要還用處在於方便於提竿,方便長時間、多次數的放餌、提竿,如果使用的是腰身軟的竿子重複以上動作是相當容易疲累的! 同樣的要長時間操作多次數的放餌、提竿,釣竿重心設計是很重要的,ヘチ竿重心位置相當的靠近捲線器座的位置以減少手的負擔。
ヘチ竿的調子,在日文書籍中看到的有下列四種調子:
1、鶴見調(1:9調) 最初ヘチ竿的調子,目前也不少才用此調性。
2、野島調(2:8調) 目前ヘチ竿最多採用的調子。
3、橫濱調(3:7調)
4、八洲調(3:7調)
前面提到前打竿跟ヘチ竿的調子不同,下面三個圖分別是ヘチ竿搏魚的曲線、釣掛一錢跟八錢鉛重的實例,前打竿的硬度有DAIWA的T超硬的硬度,由圖可見,從一錢變八錢的釣掛,ヘチ竿的僅僅竿先一小段是柔軟的,而且這二個荷重差釣竿開始變彎的點都相同,反觀前打竿以一錢跟八錢掛重釣竿開始彎曲的位置就有所不同,這些差異點就是影響操作、起魚技巧的重點。



【捲線器】
一般大家釣海釣第一印象捲線器用的一定是紡車式捲線器,但是紡車式捲線器先天上的條件不適合用在ヘチ釣法,不適合的原因有四:
第一、出線的方式會讓母線捲曲,ヘチ釣法主要看母線的狀態判定信號,捲曲的母線在空中就像捲捲的彈簧一樣,魚就餌的力量會被捲曲的母線抵銷掉,信號會無法判斷。
第二、捲曲的母線也會增大竿先被纏住的問題。
第三、捲曲的母線會讓放線不順暢。
第四、紡車捲線器無法做到單指穩定控制出線速度及短距離即時的收放線。

回過頭來說說,適合用在黑吉釣法的輪子滿多的,扣除掉紡車式捲線器,其他可使用在黑吉釣法的有ヘチ輪、前打輪(落入輪)、牛車輪、筏用倍速輪、小烏龜,使用上的優劣分述如下:
<ヘチ輪、牛車輪>
ヘチ輪、牛車輪是比較好使用的輪子,輪捲皆有軸承架空在軸心上,也就是無阻力設計,搭配得好的時候也可以很輕鬆的操作讓餌捲線器出線的手法,也可以很有效率的控制轉速的快慢以及看到魚訊的時候立即單手收滯線揚竿。 ヘチ輪、牛車輪也有其缺點,牛車輪很容易造成母線壓出折角或是母線卡線在牛車輪裡,折角的問題可以解決,就是用沒有融合製程的PE線或是牛車輪戴套子,母線卡線在牛車輪裡的問題幾乎是無解,U槽或是V槽都會有這個問題,只能看看有沒有ㄩ槽的輪子。
ヘチ輪的缺點在於收線是1:1,收一圈的長度20多公分,遇到深場釣底部的時候收起來真的是要人命,這個問題在牛車輪就比ヘチ輪優多了。

<前打輪>
前打輪跟落入用的輪子可說是同一種,跟ヘチ輪是有區別性的,前打輪並不強調迴轉性,以前打、落入來說,捲線器只是一個收納釣線的工具,並不像ヘチ釣法中捲線器是影響操作的一個重要決定因子,落入釣法釣棚僅一條目印深度,目印幾乎都是比竿子短,當釣組連結好之後不太需要其它的收放線動作,僅僅只做提竿、放下即可,懂得落入釣法的人不太會在目印全沉之後還持續放線攻底的!
前打的部份,標點主要在底層或是超前打的超過一支竿子遠的底層,一般來說會捨棄掉表層範圍及中層的漂流釣範圍,做釣時幾乎都是直接用另支手拉線出來放餌到底層探釣看竿先感知信號,而且U型環的阻力也幾乎無法如操作讓餌自由拉出線。 所以,長得跟ヘチ輪一樣,但是輪捲有阻力或是倍速的捲線器歸類於落入輪、前打輪,例如SHIMANO的鱗夕彩跟DAIWA的BJ75即是!
前打輪用在ヘチ釣法上,以操作來說並非完全無法使用,僅有讓餌拉出線的操作方式無法做,若是分層的漂流探釣以及先拉出需要的母線再遠拋的釣法還是可操作。

<筏用倍速輪>
筏用倍速輪用在ヘチ釣法有著二個優點,第一、收線速度快,第二、可跟ヘチ輪一樣順暢操作ヘチ釣法。 收線速度快這個就不用多說,倍速輪嘛! 第二個優點在於筏用倍速輪按下放線鈕之後就有如手排車打入空檔一樣沒有阻力,可以自由的前轉後轉,就跟ヘチ輪一樣的功能。 既然如此,筏用捲線器是不是就是最佳的選擇? 並不是喔!捲線器的自重不輕,ヘチ輪都在10 0克 上下,筏用倍速輪自重幾乎都在16 0克 ~20 0克 之間,最輕的是DAIWA的13 0克 ,那樣的重量拿一天也是不輕。
<小烏龜>
小烏龜也就是雙軸捲線器,小型的在路亞用、團筏釣使用居多,自重是它的主要劣勢,操作一整天可不輕鬆。 跟筏用倍速輪相同有放線紐(壓板),按下去後可以自由的出線,但是沒辦法如同ヘチ輪、筏用倍速輪一樣立即性的用單指收滯線也是操作上的劣勢。 此外,使用上導環不像正常方式的朝下,這就無法對應所有的ヘチ竿,幾乎所有的ヘチ竿靠肘都是固定式的,使用小烏龜就無法使用到靠肘。

捲線器的使用以自己順手為原則,在釣場我們會發現有些人用內捲式,有些人用外捲式,以往的書籍寫說內捲式才正確,是否一定正確?工具還是要適合人去使用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功效,內、外捲各有其優缺點,一切還是要以順手為前提,優缺點細述如下:

外捲式的優點在於符合人體運動習慣,就像騎腳踏車一樣,往前踩就很自在,可以很直覺性的往前捲收線,遇到要硬捲直上的時候(起重機起魚法)比較好出力,外捲的缺點在於母線容易翻過輪子卡在捲線器腳座,尤其是有風的時候,且如果轉把跟最外圍距離不足,手指很容易被擊中受傷! 內捲式的優點在於不受風影響,母線不會去卡到腳座,而且捲線器母線與第一個珠子之間的角度比較小,出線的順暢度稍微好一點點,逆捲式的缺點就是不符合人體的運動方式,往後收總是很彆扭,而且單位時間內因為運動習慣的因素,後捲所收的圈數往往都比前捲少,也很難硬捲直上,這部份就變成對魚有利了!!


【釣線】
釣線分為母線與子線,其所司職責不同,母線為主要為承擔拉力及釣組的深投、遠拋,子線主要為抗磨損及承擔拉力。 母線的選擇,有人偏好PE線,有人偏好尼龍線,也有人喜歡用碳纖線,現今不少達人傳達出來說前打、落入、ヘチ一定要用PE線當母線才是正確選擇,有這樣的觀念就太過以偏概全,試問,在專用的編織PE線沒問世之前,我們用的是什麼線來前打? 是尼龍或是碳纖吧! 針對本段釣線的部份,是否我們該用功能性下去思考?
尼龍線有尼龍線的優勢也有劣勢,PE線也是!! PE線的優勢是在需要的釣力值下,可以挑選到的線徑比尼龍線細很多的線,如此細的線徑水阻力會相對的小,在有流的場相當適用!當然有另外的人用另外的需求來考量,像是不考慮線徑只要強度也是會選PE線。 尼龍線的優勢在於伸長量,這個伸長量等於緩衝,對付暴衝的魚種或是大物還是尼龍線比較有優勢,尼龍線的劣勢就是容易吸水裂化以及掛底拉斷幾次之後會捲捲的,這二個問題會導致操作時困難以及低於初期的拉力強度。
有人有想過相同的斷裂強度的PE線跟尼龍線誰比較強嗎? 答案是尼龍線! PE線沒彈性,所以超過破壞強度就立刻斷掉! 尼龍線因為有彈性、伸長量,除了跟PE線相同的破壞強度之外還要加上讓尼龍線伸長到極限的力量,所以,相同斷裂的拉力強度之下,尼龍線會比PE線強,另外,尼龍線的彈性也比較不容易斷子線或是把魚嘴拉裂! 這二種母線用在ヘチ釣法就看需求來選擇,在個人想要的拉力值為前提下,有流的場使用PE線,魚很會鑽洞的場也用PE線,其他的就用尼龍線。
子線的部份,沒有另外的選擇,就是碳纖線! 子線主要提供的功能是耐磨耗,碳纖線的表面硬度較硬,耐磨度比尼龍線、PE線優,正常來說,選用的母線大小(粗細或拉力)會依據釣竿的極限來挑選,子線就跟據釣場需要來做增減,障礙物多就挑粗的,沒障礙物或是貓嘴就挑細的。
提到了子線跟母線,如果不提如何將之連結不就顯得空洞! 連接的方法會影響整體釣組甚大,尤其是PE線,尼龍母線跟子線連結的結很多,最多人使用及推薦的是電車結、8字結,但是這都不是最強的結,最強的是FG結,如果要解決釣線旋轉的問題,可以用FG結先接尼龍線搭8字環來連接,電車結、 8字結受力的時候結點會緊縮然後切斷,電車結最為明顯,有時候掛底拉斷發現斷在連接處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斷的位置即會明白! 下圖即是最常用、最多人用的連結方式。

PE線的結節強度遠低於直線強度,只要有用打結的方式一定會從打結處斷掉,PE線很容易被自己所切斷或是切斷子線,目前來看,PE母線連接子線的方式最佳的是FG結,用PE線纏繞子線後束緊咬住子線的表面,完全沒有打結點承受拉力的狀態,PE線跟子線可視為一體!

使用FG結連結碳纖子線的強度雖然強,但是也是免不了釣餌讓母線捲曲的老問題,纏住了竿尾造成損傷,在此,筆者個人用了改良式的接法,PE線用FG結連接一小段比子線粗的尼龍線,再綁極小8字環,用此方法可以解決母線旋轉的問題,要更換子線的時候也不需要重新綁FG結。
【釣鉤】
釣鉤有很多款,有前打專用、落入專用,在這不鼓勵買專用鉤,很貴又不通用,鉤子最好用也最實惠的是黑鯛鉤的基本款,就是包裝上寫チヌ的鉤子,這個鉤子不管哪個廠牌的形狀都一樣,相當好認且便宜,有的甚至一支鉤子才不到2元! 號數的挑選,我的背心當中會準備4~6號,釣野場用4號是最小的極限,我們應該都對咪咪鯛沒興趣,野場吃餌經常都很殺,鉤子太小一下子就吞鉤,放生穩死!
【咬鉛】
咬鉛的選用需要根據現場的地形、流速、釣餌、進攻的釣棚深度下去做挑選,ヘチ釣很少能夠一顆咬鉛釣一整天,除非跟前打一樣直接攻底,掛重一點的抗流也沉得快,但是如果要分層探釣或是漂流釣就必須要根據流速、餌料種類去配鉛。
搭配的原則很簡單,就是必須帶餌到釣棚深度跟抗流,這二個是相輔相成的,咬鉛要讓餌會沉但是不能沉太快,太快就會死死的不自然,也不能太輕,太輕會被水流帶起來下不到釣棚深度。 我個人所攜帶的咬鉛從1B~6B都有,又是要根據上述因素下去做搭配。 下面這張貼圖是日本釣具廠測試員所說,原則也是如同前面所提到的重點,根據流速以及鎖定狙擊的釣棚(深度)。
相關閱讀:
短竿流ヘチ釣法---前言
短竿流ヘチ釣法---釣法操作
短竿流ヘチ釣法---標點選擇
<本文未經同意請勿私自轉貼、引用>
<落入及ヘチ釣組圖>



【釣竿】
ヘチ竿的特色共通的是「短」、「極先調子」、「大孔珠」,因應釣棚從水面到水底都能釣,出線的順暢度是它設計重點之一,直落堤基本操作法有其中一種是讓餌跟咬鉛拉捲線器出線,觀察線或竿先的狀態,所以竿子使用的是有別於U型環的圓導環,針對對應的釣線需求有一般白鐵導環或是SIC導環。 整枝竿子的導環配置的數量相當的多,像是GAMA的就有へちさぐり 三米竿就有20顆導環,越往竿先數量越多越密,如此多的珠子是為了減少風對線的的影響,也為了降低釣線沾黏竿壁的問題,越往竿先的珠子越多且密,因為整支竿子的調性關係,先端相對於竿身柔軟許多,珠子密可以減少釣線間的折角避免折斷竿先,再者,中魚的時候釣竿彎曲也是先調子情況(前端彎曲),珠子數量也就依然是越往前端越密集。

竿子的長度都不長,目前看到最長的進口竿是11尺,一般都在7~10尺,會這樣短,因為目標區叫就是沿著堤邊,也不需要是考慮搭配的目印長。
直落堤的操作多半是竿子拿跟水面幾乎垂直(跟岸壁平行)然後將餌延著堤壁放下去。 短竿方便提竿、放線放餌。 矮堤如要拋出去也是短的好操作,竿先離人比較近也比較好觀察信號。 ヘチ竿的調子、重心位置也有別於前打竿,當然更不是路亞竿、烏溜竿可比擬,別的竿子也可以用來釣ヘチ釣法,只是使用上便利性、樂趣會降低。
ヘチ竿漸縮比較大,短短的竿長,竿先0.6~ 0.8mm ,元徑20mm 以上,竿先本身的漸縮度也很大,這樣的設計產生的效應就是極先調子,整支竿子直挺挺的,竿尾感度佳,腰身相當硬,有些甚至有極硬竿的腰身硬度! 前打的竿先比較長,減縮度小,比較起來如果同樣是掛上一錢咬鉛,ヘチ竿竿先彎曲是在前端,前打竿竿先就會彎到竿先中段。 極先調子的設計主要還用處在於方便於提竿,方便長時間、多次數的放餌、提竿,如果使用的是腰身軟的竿子重複以上動作是相當容易疲累的! 同樣的要長時間操作多次數的放餌、提竿,釣竿重心設計是很重要的,ヘチ竿重心位置相當的靠近捲線器座的位置以減少手的負擔。
ヘチ竿的調子,在日文書籍中看到的有下列四種調子:
1、鶴見調(1:9調) 最初ヘチ竿的調子,目前也不少才用此調性。
2、野島調(2:8調) 目前ヘチ竿最多採用的調子。
3、橫濱調(3:7調)
4、八洲調(3:7調)
前面提到前打竿跟ヘチ竿的調子不同,下面三個圖分別是ヘチ竿搏魚的曲線、釣掛一錢跟八錢鉛重的實例,前打竿的硬度有DAIWA的T超硬的硬度,由圖可見,從一錢變八錢的釣掛,ヘチ竿的僅僅竿先一小段是柔軟的,而且這二個荷重差釣竿開始變彎的點都相同,反觀前打竿以一錢跟八錢掛重釣竿開始彎曲的位置就有所不同,這些差異點就是影響操作、起魚技巧的重點。



【捲線器】
一般大家釣海釣第一印象捲線器用的一定是紡車式捲線器,但是紡車式捲線器先天上的條件不適合用在ヘチ釣法,不適合的原因有四:
第一、出線的方式會讓母線捲曲,ヘチ釣法主要看母線的狀態判定信號,捲曲的母線在空中就像捲捲的彈簧一樣,魚就餌的力量會被捲曲的母線抵銷掉,信號會無法判斷。
第二、捲曲的母線也會增大竿先被纏住的問題。
第三、捲曲的母線會讓放線不順暢。
第四、紡車捲線器無法做到單指穩定控制出線速度及短距離即時的收放線。

回過頭來說說,適合用在黑吉釣法的輪子滿多的,扣除掉紡車式捲線器,其他可使用在黑吉釣法的有ヘチ輪、前打輪(落入輪)、牛車輪、筏用倍速輪、小烏龜,使用上的優劣分述如下:
<ヘチ輪、牛車輪>
ヘチ輪、牛車輪是比較好使用的輪子,輪捲皆有軸承架空在軸心上,也就是無阻力設計,搭配得好的時候也可以很輕鬆的操作讓餌捲線器出線的手法,也可以很有效率的控制轉速的快慢以及看到魚訊的時候立即單手收滯線揚竿。 ヘチ輪、牛車輪也有其缺點,牛車輪很容易造成母線壓出折角或是母線卡線在牛車輪裡,折角的問題可以解決,就是用沒有融合製程的PE線或是牛車輪戴套子,母線卡線在牛車輪裡的問題幾乎是無解,U槽或是V槽都會有這個問題,只能看看有沒有ㄩ槽的輪子。
ヘチ輪的缺點在於收線是1:1,收一圈的長度20多公分,遇到深場釣底部的時候收起來真的是要人命,這個問題在牛車輪就比ヘチ輪優多了。

<前打輪>
前打輪跟落入用的輪子可說是同一種,跟ヘチ輪是有區別性的,前打輪並不強調迴轉性,以前打、落入來說,捲線器只是一個收納釣線的工具,並不像ヘチ釣法中捲線器是影響操作的一個重要決定因子,落入釣法釣棚僅一條目印深度,目印幾乎都是比竿子短,當釣組連結好之後不太需要其它的收放線動作,僅僅只做提竿、放下即可,懂得落入釣法的人不太會在目印全沉之後還持續放線攻底的!
前打的部份,標點主要在底層或是超前打的超過一支竿子遠的底層,一般來說會捨棄掉表層範圍及中層的漂流釣範圍,做釣時幾乎都是直接用另支手拉線出來放餌到底層探釣看竿先感知信號,而且U型環的阻力也幾乎無法如操作讓餌自由拉出線。 所以,長得跟ヘチ輪一樣,但是輪捲有阻力或是倍速的捲線器歸類於落入輪、前打輪,例如SHIMANO的鱗夕彩跟DAIWA的BJ75即是!
前打輪用在ヘチ釣法上,以操作來說並非完全無法使用,僅有讓餌拉出線的操作方式無法做,若是分層的漂流探釣以及先拉出需要的母線再遠拋的釣法還是可操作。

<筏用倍速輪>
筏用倍速輪用在ヘチ釣法有著二個優點,第一、收線速度快,第二、可跟ヘチ輪一樣順暢操作ヘチ釣法。 收線速度快這個就不用多說,倍速輪嘛! 第二個優點在於筏用倍速輪按下放線鈕之後就有如手排車打入空檔一樣沒有阻力,可以自由的前轉後轉,就跟ヘチ輪一樣的功能。 既然如此,筏用捲線器是不是就是最佳的選擇? 並不是喔!捲線器的自重不輕,ヘチ輪都在10 0克 上下,筏用倍速輪自重幾乎都在16 0克 ~20 0克 之間,最輕的是DAIWA的13 0克 ,那樣的重量拿一天也是不輕。

<小烏龜>
小烏龜也就是雙軸捲線器,小型的在路亞用、團筏釣使用居多,自重是它的主要劣勢,操作一整天可不輕鬆。 跟筏用倍速輪相同有放線紐(壓板),按下去後可以自由的出線,但是沒辦法如同ヘチ輪、筏用倍速輪一樣立即性的用單指收滯線也是操作上的劣勢。 此外,使用上導環不像正常方式的朝下,這就無法對應所有的ヘチ竿,幾乎所有的ヘチ竿靠肘都是固定式的,使用小烏龜就無法使用到靠肘。

捲線器的使用以自己順手為原則,在釣場我們會發現有些人用內捲式,有些人用外捲式,以往的書籍寫說內捲式才正確,是否一定正確?工具還是要適合人去使用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功效,內、外捲各有其優缺點,一切還是要以順手為前提,優缺點細述如下:

外捲式的優點在於符合人體運動習慣,就像騎腳踏車一樣,往前踩就很自在,可以很直覺性的往前捲收線,遇到要硬捲直上的時候(起重機起魚法)比較好出力,外捲的缺點在於母線容易翻過輪子卡在捲線器腳座,尤其是有風的時候,且如果轉把跟最外圍距離不足,手指很容易被擊中受傷! 內捲式的優點在於不受風影響,母線不會去卡到腳座,而且捲線器母線與第一個珠子之間的角度比較小,出線的順暢度稍微好一點點,逆捲式的缺點就是不符合人體的運動方式,往後收總是很彆扭,而且單位時間內因為運動習慣的因素,後捲所收的圈數往往都比前捲少,也很難硬捲直上,這部份就變成對魚有利了!!


【釣線】
釣線分為母線與子線,其所司職責不同,母線為主要為承擔拉力及釣組的深投、遠拋,子線主要為抗磨損及承擔拉力。 母線的選擇,有人偏好PE線,有人偏好尼龍線,也有人喜歡用碳纖線,現今不少達人傳達出來說前打、落入、ヘチ一定要用PE線當母線才是正確選擇,有這樣的觀念就太過以偏概全,試問,在專用的編織PE線沒問世之前,我們用的是什麼線來前打? 是尼龍或是碳纖吧! 針對本段釣線的部份,是否我們該用功能性下去思考?
尼龍線有尼龍線的優勢也有劣勢,PE線也是!! PE線的優勢是在需要的釣力值下,可以挑選到的線徑比尼龍線細很多的線,如此細的線徑水阻力會相對的小,在有流的場相當適用!當然有另外的人用另外的需求來考量,像是不考慮線徑只要強度也是會選PE線。 尼龍線的優勢在於伸長量,這個伸長量等於緩衝,對付暴衝的魚種或是大物還是尼龍線比較有優勢,尼龍線的劣勢就是容易吸水裂化以及掛底拉斷幾次之後會捲捲的,這二個問題會導致操作時困難以及低於初期的拉力強度。
有人有想過相同的斷裂強度的PE線跟尼龍線誰比較強嗎? 答案是尼龍線! PE線沒彈性,所以超過破壞強度就立刻斷掉! 尼龍線因為有彈性、伸長量,除了跟PE線相同的破壞強度之外還要加上讓尼龍線伸長到極限的力量,所以,相同斷裂的拉力強度之下,尼龍線會比PE線強,另外,尼龍線的彈性也比較不容易斷子線或是把魚嘴拉裂! 這二種母線用在ヘチ釣法就看需求來選擇,在個人想要的拉力值為前提下,有流的場使用PE線,魚很會鑽洞的場也用PE線,其他的就用尼龍線。
子線的部份,沒有另外的選擇,就是碳纖線! 子線主要提供的功能是耐磨耗,碳纖線的表面硬度較硬,耐磨度比尼龍線、PE線優,正常來說,選用的母線大小(粗細或拉力)會依據釣竿的極限來挑選,子線就跟據釣場需要來做增減,障礙物多就挑粗的,沒障礙物或是貓嘴就挑細的。
提到了子線跟母線,如果不提如何將之連結不就顯得空洞! 連接的方法會影響整體釣組甚大,尤其是PE線,尼龍母線跟子線連結的結很多,最多人使用及推薦的是電車結、8字結,但是這都不是最強的結,最強的是FG結,如果要解決釣線旋轉的問題,可以用FG結先接尼龍線搭8字環來連接,電車結、 8字結受力的時候結點會緊縮然後切斷,電車結最為明顯,有時候掛底拉斷發現斷在連接處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斷的位置即會明白! 下圖即是最常用、最多人用的連結方式。

PE線的結節強度遠低於直線強度,只要有用打結的方式一定會從打結處斷掉,PE線很容易被自己所切斷或是切斷子線,目前來看,PE母線連接子線的方式最佳的是FG結,用PE線纏繞子線後束緊咬住子線的表面,完全沒有打結點承受拉力的狀態,PE線跟子線可視為一體!

使用FG結連結碳纖子線的強度雖然強,但是也是免不了釣餌讓母線捲曲的老問題,纏住了竿尾造成損傷,在此,筆者個人用了改良式的接法,PE線用FG結連接一小段比子線粗的尼龍線,再綁極小8字環,用此方法可以解決母線旋轉的問題,要更換子線的時候也不需要重新綁FG結。

【釣鉤】
釣鉤有很多款,有前打專用、落入專用,在這不鼓勵買專用鉤,很貴又不通用,鉤子最好用也最實惠的是黑鯛鉤的基本款,就是包裝上寫チヌ的鉤子,這個鉤子不管哪個廠牌的形狀都一樣,相當好認且便宜,有的甚至一支鉤子才不到2元! 號數的挑選,我的背心當中會準備4~6號,釣野場用4號是最小的極限,我們應該都對咪咪鯛沒興趣,野場吃餌經常都很殺,鉤子太小一下子就吞鉤,放生穩死!
【咬鉛】
咬鉛的選用需要根據現場的地形、流速、釣餌、進攻的釣棚深度下去做挑選,ヘチ釣很少能夠一顆咬鉛釣一整天,除非跟前打一樣直接攻底,掛重一點的抗流也沉得快,但是如果要分層探釣或是漂流釣就必須要根據流速、餌料種類去配鉛。
搭配的原則很簡單,就是必須帶餌到釣棚深度跟抗流,這二個是相輔相成的,咬鉛要讓餌會沉但是不能沉太快,太快就會死死的不自然,也不能太輕,太輕會被水流帶起來下不到釣棚深度。 我個人所攜帶的咬鉛從1B~6B都有,又是要根據上述因素下去做搭配。 下面這張貼圖是日本釣具廠測試員所說,原則也是如同前面所提到的重點,根據流速以及鎖定狙擊的釣棚(深度)。

相關閱讀:
短竿流ヘチ釣法---前言
短竿流ヘチ釣法---釣法操作
短竿流ヘチ釣法---標點選擇
<本文未經同意請勿私自轉貼、引用>
<p>大大您的圖文解說</p>
回覆刪除<p>真的是太用心啦、讓小弟吸收了不少的知識</p>
<p>謝謝您</p>
[版主回覆09/29/2010 03:27:23]<p>您過獎了啦~~ 只是個初淺的介紹而已!! 況且因為有協助拍攝已經先預知會被剪掉狠多,怕到時候回答到手軟,</p>
<p>所以在播出之前趕快把文章寫出來,真的只是很初淺的介紹而已!! 感謝您的讚賞。</p>
請問你 PE 連結 八字環 跟子線 是用甚麼結來固定 ?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5/20/2011 17:14:50]大部分的人都用電車結,但是強度不好!! 另外一部分的人用FG結,強度很好,但是跟電車結一樣,當釣餌在拉起的時候旋轉就會造成母線捲曲,這是很簡單的自然現象!! 我的接法是FG結連接一小段尼龍線,再接上超級小的8字環,然後再連接子線,這樣可以減輕母線捲曲的問題!! 當然我尼龍線會用比較粗的,比如說子線要用三號,那麼短短的尼龍我就會用4號或5號。
<p>我應該一起問的才對...~"~</p>
回覆刪除<p>為了不讓線捲Q 所以加上8字環 這我能理解</p>
<p>但為何 要多一條尼龍線呢 ??</p>
<p>怎不直接母線+八字環+子線 差異在哪 </p>
<p>懇求大大回復 >"<</p>
[版主回覆05/23/2011 21:25:15]你可以實驗看看哩!!! PE線直接接8字環很容易從打結處斷掉!! PE線的線結用對用錯的影響很大,強的是FG結,弱的是單結!! 尼龍線的結節強度很強,有直線強度的85%上下,碳纖線的結節強度大約是直線強度的70%左右,所以,我才會用PE線接一條尼龍再接8字環。 我前面有文章也有寫到,你找一下吧!! 標題是~~~ "<span>解決釣餌旋轉造成母線捲曲問題" " <span>釣線材質的基本性質比較"</span></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