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1的文章

2011/7/27 台中港北堤鯛鯛鯛及口太T50、練餌初測

圖片
作釣地點:台中港北堤 作釣時間: 2011/7/27 06:00~14:00 潮汐概況:八分滿→ 滿潮 → 一分滿 流速:緩流 水色:清澈轉混濁 竿:がま磯MASTER MODEL 口太T調  5.0M 捲線器:SHIMANO BB-X テクニウムMg 4000D 母線:SUNLINE 磯スペシャルテクニシャンオ・シャ・レ Type TC-M 4號 子線:SUNLINE  V-HARD 3號 釣鉤:OWNER ウルトラ競技チヌ 5號 釣法:輕磯長浮標 釣餌:練餌 魚獲:黃鰭鯛7隻、黑牛1隻     台中港北堤在7/31之後又不能進去了,這週算是最後一週,當然拚了!! 連去三天,7/25黑吉半天只有大刺龜,7/26浮磯半天用失敗的蜜糖蝦只有一隻黃鳍鯛,7/27也就是今天,用自製練餌,大咬。   北堤實在是有夠遠,釣點來回一趟三公里多,會走死掉!!  今天就帶了推車去,我最後一天釣了,準備大桶的A撒、足夠的水,出門前臨時想到帶活魚扣,冰箱用來冰喝的跟練餌。  進了北堤走了40分就到了今天的釣點,昨天探到的一個煞區,緩緩流,水又超級清,好樣的!!  所以今天就有不錯的成績,咬到10點左右斷母線,水轉濁就不咬了!! 總共有鉤到魚10次,起來8隻,斷子線一次,磨斷母線一次,拍照只有七隻魚,一隻帶的手銬逃走了!! 最大隻的黃鰭鯛。       拉魚中~~ 怪怪的!!         打結了,一定有事情發生~~         果不其然,斷了一個! (>"<)         拍照只有七隻,大的黃鰭鯛跑了。             今天也算是新買的GAMA磯釣竿口太T50的正式開光日,全天候都用3號子線想拚大的,以前都用黑鯛大師在釣,六月的時候去澎湖發現還是需要一支1.7號或是1.5號的竿子,總不能三小都到手把節吧!!  比較了口太T50、尾長M50跟熱血Gure SP Surveyor,最後我還是選了口太T50,不是說熱血不好,而是差別在免責、備品年限,還有我自己習慣GAMA的感覺!!  今天這些魚,對口太T50來說涼涼的,撐著彈幾下就倒了,黑牛也是!!   只有斷母線的那隻有被拔竿的感覺,然後就鬆了!!  魚引拔摔到會不好吃,就能下網就下網。 當然下網也是要假裝專業一點的感覺,騙吃一下,就竿子夾著不丟地上,單人操作7米撈撈魚。       就這樣撐著彈幾

關於漸缩度(錐度)的影響

圖片
漸縮度(錐度)說起來似乎是很專業的感覺,漸縮度的概念存在我的腦海中有很長的時間,以前也僅僅是在跟朋友閒聊中以及在有討論精進釣魚、研究器材的釣魚網站討論概念! 改變釣竿的調子方法很多,例如用不同T數的碳纖、不同彈性模數的材料、不同的加強度,雖然做出來的調子可以滿足設計需求,但是,最終還是得要臣服於物理!本篇不談碳纖T數、不談彈性模數、不談加強,就單單以漸縮度來說。  聽到漸縮度或是漸縮比很難懂嗎? 其實並不然,只不過僅僅是個再超級基本不過的物理性質,很好懂! 卻是影響著我們使用上裝備的特徵表現,很多人自改黑吉竿,往往忽略了這部份,以為竿子短就是黑吉竿,調子卻是很不一樣! 有的人買了市售的強悍竿,卻忽略漸縮比,導致雖然竿子夠強悍,但是卻不夠力去控制魚。  回歸正傳,來談漸縮比的影響。 相同材料來相比較,就拿在釣具店最容易看到的玻璃纖維棒來舉例,假設是一支頭尾直徑都相同的玻璃纖維棒,越細越容易彎曲!! 越粗越難彎吧!! 例如做浮標用的玻璃纖維棒, 就是從頭到尾直徑都一樣的玻璃纖維棒,大家都有在釣具店彎過吧! 彎直徑0.6mm的跟彎直徑1.2mm的相比較,0.6mm比1.2mm容易可以彎折,但是0.6mm跟1.2mm的彎曲的樣子全都一樣都是從中間彎,這就是頭尾直徑均一的桿材彎曲的特性,基本的物理性質。 剛剛看到的是二端直徑相同的桿材彎曲的情況,那彎直徑不相同的呢? 我們在釣具店除了可以看到做浮標用的玻璃纖維棒之外,還可以看到釣竿用的ㄧ頭粗ㄧ頭細的玻璃纖維棒或是竿先,看到之後,就動手彎看看,看看是不是會得到下面看到的圖形?  彎曲之後是不是會發現越接近細的地方越容易折彎,細的地方彎越多? 而且,相同長度下,粗跟細端的差值越大,彎曲的位置就越靠近細端,這也是基本的物理性質。 看了上面的二個說明之後,以下再由斷面大小跟彎曲度來探討,同樣材質下,地球上不變的法則下,看結論是否越粗的越難被弄彎? 請邊看圖邊看說明:  以A斷面來說,二根桿子粗細相同,也就是先徑相同,要彎二根桿子這個位置所需的力量是相同的!  再看B斷面,就有差距,B的位置下桿比上桿粗,如果要達到相同的彎曲度,下桿要花更大的力量,那如果力量都從A傳過來,沒有額外增加外力,在此點是不是下桿彎得比較少?(變形量少)  同樣的情況也在C斷面產生。 我們再看下圖,二根都把